您现在的位置: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 科研成果 > 资源共享 > 案例 > 正文

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作者:李桂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1年01月23日 点击数: 字体:

武汉大学附属小学

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建立适应21世纪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武昌区率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这是一项涉及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工程。为了积极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提高全体教师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构建我校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和现代化并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现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武昌实验区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验指导思想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培养目标。

二、实验的目标

李岚清同志指出:“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认识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和《武昌区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的要求。我校在实验中,争取达到以下五项改革目标。

1、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改革课程内容繁、难、编、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研究实验,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共事。

4、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努力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研究,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促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5、改变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建立科学的评价内容、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6、建立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开发校本课程。

三、实验的主要内容

1、试行新的课程计划表,试用新教材,验证国家课程标准。

选用全区统一使用的新课程计划,新教材,验证国家课程标准是否体现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儿童身心发展要求;是否能改革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易于被教师接受、理解和掌握等,从而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提供例证和依据。

2、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

学校在严格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政策,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国家课程标准及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的同时,根据本校各种课程资源及优势,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

1)在全校开设英语课、语文阅读课,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语文朗读与阅读理解能力。

2)学校课程“传统美德与环境教育”,将环保教育作为传统美德教育的特殊载体,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高尚的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

3)学校课程“信息网络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地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与交流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3、开展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1)教师的教学过程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与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要把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拓展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实践中去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形成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的良好学风。

4、探索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①探索和建立在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体系下,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

②探索和建立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体系中,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体系。

四、实验措施

1、领导机构及实施系统

①学校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李桂芳(校长兼管英语、信息网络)

副组长:彭忠(书记兼管环保、自然、社会)

组员:姚慧忠(教导主任分管语文、数学)

任海霞(政教主任、分管德育兼管体、音、美)

张维幼(学校财务主任、分管后勤、总务为课改服务)

周希文(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校务工作)

②领导小组下设“实施系统”,由1-6年级年级组长和所有学科教研组长组成。

③组成课改骨干群体——由本校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组成。

2、为了让实验有序、有效地开展,采取以实验年级与参与实验课题教师来推动全校教学改革,在实验中形成一支致力于课程实施、研究、开发的教师队伍。

3、努力营造学校课改实验的良好环境,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实验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给予相应奖励。

4、学校切实为课改实验提供经费保障。

五、实验要求

1、加强学习,正确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提高全校教职工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的自觉性。

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明确此项改革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以利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标准,验证标准,并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聘请有经验的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提高教师从事课程改革与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能力。同时积极组织相关领导、教师参加市、区各类培训班学习,深刻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上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加强教育网络建设,及时搜索整理课改信息资料。

进一步完善附小网站,及时将课改中好的思路、方法进行宣传、交流。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师生索取中国教育网上课改研究成果及信息,指导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形成,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4、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形成合力,切实落实课程改革。

我校属大专院校子附小,家长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孩子期望值较高,对学校素质教育及课改十分关注。我们要建立家长、学校课改委员会,要通过学校、家长学校组织专题讲座。通过宣传,引起共识,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共同进行课改实验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实施我校素质教育的各项培养目标。

武汉大学附属小学

2001.8.10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