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促沟通
---------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体会
作者:朱丽
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和学生交流沟通不顺利,甚至陷入僵局的情况。这不仅影响我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有时甚至还会影响师生关系。
怎样才能融入儿童,顺利地与孩子们沟通呢?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的学习,我发现专家讲授的许多心理辅导技术都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中来。
症状一: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试图通过我们所谓的教育让孩子听话,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至于他们是怎么想的,感受如何,我们却很少关注,结果往往是批评教育收效甚微,学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良方:将心比心-----我们曾经也是孩子
能够通达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事业差距巨大。然而,作为老师我们并没有失去我们的童心,它依然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能时刻提醒自己“我曾经也是孩子”“要是我是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会怎样做?”如果精心比心,也许我们就能更成功地融入儿童,理解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就能接纳孩子的问题,平心静气地去帮助孩子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问题。
症状二:一个班级的学生,个性差异明显,我以同样的方式与他们沟通,就会出现沟通障碍。我发现自己常常在不恰当的时机和学生交谈,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自己问到自己都觉得不耐烦,而学生却闭口不言。
良方:因人而异-------把握学生的个性
心理学指出,每个人的个性都有独特性,他们的能力气质、性格也各有差异,因此,在沟通的时候就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比如学生们发生矛盾口角时,情绪比较亢奋,脸通红,眼睛瞪圆,这个时候你和他交流常常会碰壁,不如等他冷静后在来沟通。由此想到一位同事安抚亢奋冲动学生的方法是:“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我给你1分钟时间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在把这个事情的经过讲给我听。来,深呼吸10次。”没一会儿那名学生就平静下来,这方法果然有效。有的学生则安静内向,适合单独在他们认为安全的环境中沟通。有的不善言辞,可以借助各种游戏,观察他们的言行,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沟通。
症状三:当我和学生面对面谈话时,经常看到学生低着头,谨小慎微,在我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学生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谈话气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