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与作者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我曾经执教过《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在教“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时,我为了开拓意境,启发学生说:“你们想一想,小虫是怎么演奏的?麻雀是怎样歌唱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有的说:“小虫是一位小提琴手,它奏出了春天田野的勃勃生机,奏出了百花争艳的春色。”
有的说:“我认为麻雀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它唱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唱出了农民伯伯忙着采摘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通过学生们的联想,他们明白了在扬科看来,自然界的一切音响都会成为音乐,而他又是那样地热爱音乐。这个结论的得出,并不是通过我生硬的讲解得到的,而是通过他们主动地参与联想而体验到的。
接着,我请同学们齐读:“姑娘从地里回来。。。。。。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身边。”
我问:“读到这里,你们想说些什么?”
有的说:“这是扬科最后一次听音乐了,我很难过。”
有的说:“他的一生真短暂啊!”
有的说:“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没忘记对音乐的追求。”
还有的说:“他临死前还是这么的酷爱音乐,还在倾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美妙的音响。”
这一部分的讲授,我是让学生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我认为情感本身并不是具体、鲜明的,但是它始终伴随着主观体验,用语言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理解越深刻,感受就越强,唤起的情感就越真。
总之,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通过在教学中启发联想,唤起情感,可使课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