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应用题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徐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年01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学生在掌握加减乘除法一步应用题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步应用题,在第五册数学中是一个难点。而应用题在整个小学阶段似乎也是学生头疼的问题。但仔细分析研究,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学生也可学得轻松自如。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理解题意

让学生通读题目,“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同时题中抽象的数学语言通过读也具体化.通俗化,而那些冗长的句子从断句,重读中也可以加以理解。例如:“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题中关键句“做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反复读,并重读“黄花和紫花的总数”。

2.找题中的关键句

在充分理解题意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找出关键句,关键句是应用题的核心,找准了关键句就找到了解题的方法。如上例中,弄懂关键句,也就知道先算什么,再怎样算红花的朵数。解决方法从关键句中迎刃而解。

3.从题目的问题入手

从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把未知的量先求出来。例如:“水果店运来60筐水果,里面有45筐是苹果,蓁的是梨,苹果比梨多多少筐?”要求“苹果比梨多多少筐,就必须要知道苹果.梨各有多少筐,苹果的筐数是已知的,而梨的筐数还不知道,所以先求出梨的筐数,再求苹果比梨多多少筐。”

4.画图帮助找出数量关系

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应用题的文字叙述较为抽象,如果用图来帮助理解就形象多了。题中条件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从图中显示出来,能帮助学生思维。例如:“商店有300条长裤和一些短裤,卖了50条短裤和100条长裤后,剩下的长裤和短裤同样多,原来有短裤多少条?”题中两种物体,而卖的数量又不同,但剩下的数量相同,学生易于混淆,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的理顺数量关系。

从图中分析看出先求出剩下的长裤的条数,也就是剩下的短裤条数就可以求出原来的短裤的条数。

5.用对比的方法

运用对比的方法教学两步应用题,学生在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更为深刻,思维也更加灵活.广阔。同时对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内在联系进行比较,更使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例如:“商店有红气球8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_____?”,学生在提出的问题:

(1) 花气球有多少个?

(2) 花气球和红气球一共多少个?

(3) 花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

在分别解题后,对以上几题进行对比,第(1)个问题是一道一步应用题,为什么第(2).(3)是两步应用题呢?从中弄清一步和两步应用题的区别,再比较第(2)和(3)题的共同点,学生就知道都要从问题入手,都必须先求出花气球的个数,而问题不同,所以第2步的方法也不同,加深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在第(2).(3)问中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扩宽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6.把应用题应用到生活中

应用题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自编应用题。例如:小红到奶奶家,如果来去都乘车要用的时间是18分钟,后来改为去时乘车,回来时步行,一共用了45分钟,他回来时步行用了多少分钟?

再如,让学生帮校长算算租车秋游的问题,算算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的问题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找到生活中应用题的数学原型,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欲望。

以上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对于应用题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