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群孩子,高举着小手,眉头紧皱,一副急得不行的样子,嘴里还不停的喊着:“老师,老师!还有!还有!”那样子就好象生怕你“剥夺”他发言的权利似的,让许多老师又爱又无奈。爱是因为他们的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无奈是因为这时老师们已经准备进入下一个“程序”,害怕在此“浪费”时间了。
我也不例外地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一直为此事犯难。可在上“数一数”这一课后使我触动很大。
现在孩子们的思维是相当灵活的,而且虽然年龄不大,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已经非常强烈了。在教学“数一数有多少个○”时,很多孩子由于受到前一题的启发,很快地列式:6+6+6+6=24(个)或者4+4+4+4+4+4=24(个),这时,熟悉的小手再一次举起来了,看到他那焦急的眼神,我“允许”他发言了。“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简单些!每两列就是8个,有三个这么多,所以可以用8+8+8=24(个)。”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哦——”的声音。我知道那是孩子们赞许的声音。“说的非常好,老师要为你积极动脑奖一朵红花。”教室里顿时沸腾,可一会儿,孩子们立刻又安静下来,抱臂坐好,仿佛整装待发准备在下轮挑战中大显身手。
在得到老师对他的这种创新意识的赞许后,其他孩子便开始纷纷举起他们的小手,争着说出他们的不同算法。在之后的“求苹果的个数”时,大多数同学是一盘一盘地数,而有个孩子却高高举起他的手,说出不同的意见:一种颜色一种颜色地数。看到这样的孩子难道你忍心扼杀他的创新意识吗?当然不行,最好的做法就是给他充分的肯定,虽然会“浪费”你的一点时间。
那节课后,我突然明白,有时“浪费”一点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它换来的是更实在的效果。
因此,在后来的课上,我经常会“浪费”点时间。在联系课时,我会制作很多道具,让孩子们充满兴趣,在游戏中学习。如“方格有多少”这课中,我把算式和结果分别贴在几个孩子身上,在其他同学边拍手边唱的歌声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并完整读出他们的算式,由台下同学来“鉴定”他们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在“解决实际问题”类型的题目时,我也会尽量联系身边的实际,如“可爱的小青蛙”这课里,课后练习要算出图中一栋楼的高度,等孩子们计算完后,我还让他们算一算我们学校两栋教学楼的高度。好奇心使他们算的津津有味。
是的,这样会“浪费”掉一点时间,但培养的却是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孩子;换来了不少孩子们的欢笑,让数学课不再只是枯燥的计算和公式了。那么,这样浪费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