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生活 提炼为数学 应用于实际

作者:桂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年01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就是说,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指向生活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体验现实生活。

[案例] 《千米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千米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有了一定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如果由教师在教室里纸上谈兵,直接灌给学生1千米=1000米,学生肯定会感到很抽象,而且印象也不会深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紧紧抓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条主线开展教学活动。

(一)交流谈话,激活原型

师:除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生:微米、千米、公里、海里、英里、光年……

师: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生:高速公路的标牌上,乘飞机时指示牌上,乘火车的车票上,如果表示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

师:看看我们学校的操场是150米一圈,2圈是多少米?4圈?6圈呢?还加上多少米就是1000米呢?

这时自然引出1000米换成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也就是1千米=1000米

师:你们在操场上跑过多少圈?有什么感觉呀?

生:3圈~6圈不等,特别是跑4圈以上感觉到气喘吁吁,人特别累,都快跑不动了……

看来孩子们的生活原型已被激活,初步感知到了千米是比米大得多的单位。

(二)实际测量,合作探索

分4人小组开展测量活动:在学校的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孩子们带的卷尺有的是5米的,有的是3米的,可想而知量的次数最少是20次。可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麻烦、不觉得累,表情既兴奋又严肃,分工细致,合作得井然有序。最有意思的是如果尺子没有拉直或拉斜了,孩子们立刻会喊:“这样不标准!拉直!不要拉成了斜线!”俨然一副“测量专家”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这是我带着这群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在室外开展这样的较大型的测量活动,尽管孩子们表达的语言还很幼稚,测量的结果也不是很精确,但我的确被孩子们之间的真诚合作以及严谨治学的态度所感动。当然,测量的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接着我又带着孩子们数一数走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为了更精确些,有的孩子甚至来回走了好几次。我也和他们手拉手大声数着步子走向起点。这时的我完全置身于孩子们之中,甩掉了“师道尊严”的架子,也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是非的裁决者”,而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是和他们一起探索知识奥秘的合作者。在互动中,我和孩子们都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孩子们也体验到走100米大约是140步,那么走1千米大约需要1400步。进一步体验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三)提炼数学,应用实际

在本节课的总结阶段,孩子们在谈自己的收获时纷纷说道: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学会了测量的方法既可以用卷尺等工具测量也可以用步测等。同时,我也进一步布置了课外实践活动:测量从学校门口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你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孩子们通过测量、计算、估算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得出了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在此基础上,我又上了一节“我家离学校有多远”的实践活动交流课,为孩子们创设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扩大了实践的空间,拓宽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孩子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了实践意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这块内容的教学,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花费的时间虽然很长,但真的很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与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体现数学的“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最后,我想用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的3句名言来结束我的故事:You hear, you forget(听来的忘得快);You see, you remenmber(看过的记得住);You do, you understand(做过的才能会)。

2002.11.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