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堪称师 德高能为范

作者:黄友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年01月05日 点击数: 字体: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基石,事关我国新时期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成败,如何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是摆在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教育方计,教师为本。做好基础教育工作,关键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教育。人以德为本。作为教师在德的方面,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概括地说,就是要德高能为范。德高,指思想政治,道德品格,身心素质均好。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将以其身教的方式,经常的潜移化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一、为师要正

为师要正,教师为人有其“育人”的特殊功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教师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何谓最佳思想境界,应该是:目标高远,信念坚定,精神富有,思想充实,严谨治学,无私奉献,追求真知,做真的光辉典范。何谓最佳精神状态,应该是:清醒机敏,开朗热情,宽容大度,风趣乐观,适应力强,承受能力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自觉、自信、自主、自强、自尊精神于一身,世俗尘埃染不了,社会歪风刮不动,不收受学生的礼物,不利用家长的权势,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正义的化身。何谓最佳行为表现,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达而达人”。另外,还要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情绪饱满,朴实热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男不粗俗,女不妖艳,谈吐文雅,落落大方,是集美于一身的光彩的榜样。教师是充满着代表着体现着真、善、美,是至真、至善、至美。这样,在学生面前和心中就树起了一座做人的丰碑。

二、为师要诚

为师要诚,指教师对学生要真诚、坦诚和热诚。其核心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母爱是只爱自己的孩子,这是“独爱”;师爱是深爱每一个学生,这是“博爱”。师爱较之母爱更为神圣。与每个学生都能真诚相待,坦诚相处,热诚相帮。尤其是能做到深爱着全体学生的同时,更格外关注着个别的差生,因“差”予以厚爱--多给一点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

三、为师要公

为师要公,对人公道、公正,这是做人的公德,也是为师的美德。所谓公道、公正,就是“看问题公道,说话公道,办事公道”。所谓看的要公正,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什么问题就什么问题,不夸大,不缩小;谁的问题就谁的问题,不姑息,不株连,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所谓说的要公,就是说的准确,说的及时,说的得体。不靠“听说”,不信“据说”,不查清楚不说,避免“听风就是雨”的“道听途说”,杜绝不负责的“瞎说”和“错说”。做到情之殷殷,言之凿凿,不因人而厚是非,尊重学生,一视同仁。所谓做的要公,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一样地献上炽热的心,倾注满腔的爱。特别是对差生,更要做到不记前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看的公,说的公,做的公,关键是教师能经常深入实际,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有半点虚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当然,还要分析研究,力求把问题从质上看清楚,说到位,处理得恰到好处。

由于人的审美倾向不同,往往容易形成不同的偏好。教师也不例外,当他面对一批又一批学生时,很可能对某位学生产生好感,而对另一位学生产生厌恶之情。虽然,这种现象完全可以理解,但对教师来说如果任其发展,也许会预示着危险。在学生世界里,许多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当一个教师偏爱某个学生时,他会巧妙地为这个学生提供诸多便利,如某些幸运的机会,某些评奖活动等等。有时候,当受偏爱的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也自有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有些教师自以为手段高明,神不知鬼不觉,而实际上,其他学生往往比老师估计的要敏感百倍。也许,最能让学生忿忿不平的事就是老师的偏心了。试想哪个学生不渴望与老师亲近?哪个学生不渴望老师表扬?越是低年龄的学生,这种需求越强烈,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因此,他们格外留心老师喜欢谁不喜欢谁。一旦发现老师偏爱某个同学,其他同学自然心里极不平衡,甚至可能极度失望,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激烈的攻击性和破坏性。

老师或许不曾想到,学生被自己偏爱也常常引来许多麻烦,如被同学们孤立等等。从另一角度说,由于老师的偏爱,有些幸运的机会可以轻易到手,使这些宠儿不必再艰苦奋斗。久而久之,这些宠儿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专门寻求别人的保护与宠爱,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因此,有些被老师偏爱的学生,后来并不感谢老师,有些还生出厌恶,因为他们看清了这样的教师是自私的,并有可能误人子弟。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渊博的知识和风度翩翩的外表,还来自于客观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公正对于教师有特殊意义,它可以告诉学生是与非,它可以引导学生走向高尚而远离卑鄙。简言之,教师的公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助于培养真正的集体。相反,教师的偏心则有可能毁掉那些美好的东西。

下面就教师素质如何提高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责任心

做为一名教师,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受托于社会,学生的父母,这种受托人的责任使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深刻的意义,我们是在履行一个受托人的责任,这种责任需要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牺牲精神。

二、学习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师有过硬的知识基底和教学技能,才基本具备参与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为此,严格锤炼师艺技能是科教兴国的当务之急。

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飞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们如果用昨天的知识来教现代的学生去做明天的事,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必须让知识永放光明,这种学习不只是教师在进入课堂教书以前要做的事情,真正的教师总是在寻求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如跟踪我们所教课程的最新进展,让那些课程保持足够的新奇和激动,以便让热情洋溢的教育活动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持续下去。所以我们争做一名“研究性”者,而不仅仅是“教书匠”,我们的大脑必须不断得到充电和滋养,必须依靠自已而不是他人来培养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奋力拼搏,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

三、爱心、耐心、同情心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以我们高尚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只有老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上对学生倾注爱心,尤其是那些品学较差的学生,学生才能从心底里亲近你,尊重你。有了爱心,而应有足够的耐心,这种耐心常常体现在我们要有一种控制我们在工作中的挫折感和疲劳感,特别是那种来自于艰苦的、得不到补尝的和得不到欣赏的劳动,或者是那些来自不能很快地或很好地学习的学生,即我们经常所提到的“差心”,我们更应该具有耐心,如在我们平时 的教学过程是朵愿意承认学生在努力获得知识过程是的局限性,真诚的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的理解,我们如果轻率地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愚蠢的表现,这就使学生感到灰心丧气,甚至感到自卑,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闵竖起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对学生平时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时步要给予充分的赞赏和肯定,决不能表示蔑视和嘲笑,耐心可以引起和赢得学生令人渴望的回应:更努力地学习,但是当我们不时对学生感到失望时,也常常会产生一种得不偿失的烦燥情绪,这也是很正常的,这时我们就需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去坚持做我们的工作,“我不能坚持下去,但我将坚持下去。”另外,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需要适当地表示一种同情心态,这并不是指无原则的迁就,正是有这种同情心,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经常作一点换位思考。那些忘记了在训练过程中要达到熟练水平是多么艰难的人,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快乐的教育者。

四、纪律性

教师和学生一样必须具有纪律性,榜样和言辞具有同样的作用。期望在学生身上看到的优点,首先必须在教师身上显示出来:勤奋、准时、可靠,已在一个勤奋和准时的教师能够有充分理由期待他们的学生也具有这些优点,纪律常又多种形式来表现:行动安排、行动准则、示范行为、明确的期望以及赏罚分明的制度。

五、创新精神

当今人类已进入一个以和平和发展为主调的社会,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来自于教育,作为这一特殊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而且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意识,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教育实验研究为基本方法,站在学科的前沿,告别粉笔+黑板的时代,从战略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主动走出来。去尽快投入到素质教育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着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智慧;把发展权交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把道德规范深入到生活中去,与美育结合。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