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开发潜能

作者:桂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年01月02日 点击数: 字体: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就是只注重了数学学科工具性的价值,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而不是让学习者为自己完成上级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授课的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教学的根本意义,是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求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务的能力。

我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特别提出:每人都要发言,并找出规律。这样,课堂顿时热闹起来,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不但很快编出口诀,说出意义,更探究出规律,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高见”。甲说:“我们发现第一个因数不变都是6,第二个因数依次加1,积依次加6。”乙说:“我们发现根据这个规律还可以继续往下编出有关6的乘法算式。如:6×7=42,6×8=48,6×9=54,6×10=60……太多了,永远也说不完。反正,最后的积依次加6。”丙说:“我们发现反过来看,第一个因数不变都是6,第二个因数依次减1,积依次减6,所以如果你只记得‘四六二十四’的话,可以加6就推出‘五六三十’,也可以减6就推出‘三六十八’。”……看来,可不能低估了“小家伙们”的能力,只要你给他们创设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二、“带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在参与性活动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在本节课的巩固练习中,我除了采取多种游戏形式让学生记忆口诀外,更引入了一个开放题:“小松鼠叮叮到森林商店里买了一袋松果,每个松果6分钱。不巧,袋子破了洞,叮叮走一会儿就可能掉一个松果,再走一会儿,可能又会掉一个……,叮叮到家后,可能损失多少钱?”学生们一听到这个有趣的题目后,各小组更是讨论得热火朝天,整个教室“炸开了锅”,请听听他们的见解吧。有的说:“我们认为它可能损失6分钱。因为它只掉了1个就到家了,6×1=6(分)。”有的说:“我们认为如果它掉了2个,二六十二,它就损失了1角2分钱。”……有的说:“反正,它掉了几个松果就会损失几个6分。”这时,班上的“小精怪”游越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我认为它一分钱也不会损失!”班上顿时安静下来,40几双小眼睛一齐投向她,她一本正经地说:“小松鼠走在路上,它发现了口袋上的漏洞,于是它赶紧数一数松果的个数,马上就返回去把漏掉的松果捡了回来了。所以它一分钱也不会损失。”听了她的发言,同学们和我都情不自禁地为她热烈鼓掌,接着又有1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认为它1分钱也没损失,因为那个漏洞比松果小,松果根本就不会漏下来。”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要为他们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而喝彩呢?正如赞可夫说的,像乘法表这样的传统教学内容,即使教学大纲没有变,可是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也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是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本,除了关注数学学科工具性价值以外,更应重视它的过程性价值和文化价值。应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

武汉大学附属小学 桂璇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