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使学生通过对立体空间的认识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立体可视的实际物体。今天活动使用的3D打印笔是3D打印技术中的一个分支,它可以在任何表面书写,无需电脑和软件,只需要插上电稍等片刻就可以开启奇妙的创作之旅,让学生的奇思妙想看得见、摸得着。
这节《3D打印蝴蝶》属于综合实践创意设计制作活动,学生尝试进行创意设计,制作物品,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选择蝴蝶为主题是因为它的造型千姿百态,花纹别具一格,为学生所喜爱,但蝴蝶的美丽只可远观,如果让学生动手设计打印一只属于自己的创意蝴蝶,并将它制作成生活中的实用小物品,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巨大能量。于此,我开发了《3D打印蝴蝶》这个主题。
在这1个月的研课过程中,活动设计经历了由散乱走向和谐的过程。研课最初,我没有把握准“创意物化”和“研究意识”这两个核心概念,设计成了一堂纯粹的美术与手工相结合的课,重点指导蝴蝶的花纹设计和身体部件的焊接。试教时,我给学生欣赏了大量的蝴蝶图片,详细讲解了整个打印制作的过程,接下来学生开始按部就班的制作立体蝴蝶。可是,学生在蝴蝶的花纹上精雕细琢,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整个活动完全没有时间去探究、质疑和解惑,整节课学生都在埋头制作。在成老师的指导和团队同伴们的帮助下,我们决定将整个活动划分为不同层级的版块,就像搭台阶一样由浅入深,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逐步对学生提高要求。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陪伴学生一起经历“创意—制作---优化---物化”的过程,期间会发现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继续探究和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失败了没关系,修改再试一次。最终,我们将活动目标定位于三点,第一、根据设计草图,使用3D打印笔制作立体蝴蝶。第二、经历立体蝴蝶的制作过程,会运用描边、填充、添画的技巧。第三、初步形成运用3D打印技术创意物化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动手制造的成就感。
整个主题活动为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根据开展创意蝴蝶展这个具体任务展开,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完成蝴蝶草图的设计,这部分在第一课时完成。第二部分就是今天给大家呈现的这节课:提出具体的任务——使用3D打印笔打印立体蝴蝶。学生围绕任务,提出自己的问题:怎样用3D打印笔打印蝴蝶?怎样使蝴蝶变得立体而精美?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第一个问题借助微课开展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个问题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并交流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体验中运用添画、折叠、焊接的方式对蝴蝶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意物化,制作成实用小物品。整个过程呈现为“产生需求→确定主题→设计方案→产品制作→测试优化→形成产品”,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适时对有创意的,有新方法的同学进行表扬。整个创意制作过程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探究、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学生成功的制作出了立体蝴蝶并且佩戴在自己的身上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设计应用活动的无限魅力。
而这个破茧成蝶的过程,离不开教研员成老师、附小各位领导、我校创客团队的大力支持。今天整节课的呈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课堂上,观察老师的蝴蝶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为出发点,引发制作3D立体蝴蝶这一活动主题,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制作体验、展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特别是在最后的创意蝴蝶秀这个环节中,我欣喜的看到孩子们佩戴着自己的作品秀出风采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自信的人最美丽。我深深的感觉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心灵窗户一扇扇地被打开,让生命脉芽破土而出,让智慧的火花流光溢彩。
当然,这节课亦有不足之处。启发学生创意设计的过程有所欠缺,学生的创意灵感还可以进一步被激发。同时,还应该结合STEAM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拓展。最后,我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说课:“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是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今天课堂上的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创意作品回家,他们的心中一定是幸福而充满欢乐的。